雙語部教學日記/Open House打開房子說亮話:我的第一年&第四年家長會

Open House,指的是學校、大學、工廠等開放公眾參觀的日子。

在本校雙語部,「家長會」,稱為PTA(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),由每班自願協助校內事務的家長組成議會,每個月都會與雙語部主任對話,探討部內議題;而開放家長入校與各科教師預約談話的這天,我們稱為Open House,每學年期初九月中會有一場公開觀摩,各學期期中考後,開放一整週讓家長上網預約面談各科老師:PTA Conference Week。

2023年是我在雙語部第四年的Open House,上週開完家長會,內心不免有許多感慨。

這是我在雙語部的第四年,望著眼前這群家長,四年前,迎接我這位菜鳥老師的也是他們......


2020.09

雙語部的家長會非常精進,每15分鐘一場,從主科到選修的老師都要到場說明,包含課程、評分、班級狀況等。

聽說這裡的家長很有挑戰性且對新老師特別picky,所以前幾天請教了超多前輩,也詢問我爸媽過去作為家長的意見。結果越聽越憂心,不過我一直鼓勵自己,就當作教甄面試。

一早看到每個老師都穿華麗戰袍登場,男老師一定是白襯衫加皮鞋,女老師則是各種很厲害的套裝,連家長都重裝登場,不少媽媽金光閃閃。這場合,果然非同小可啊。

這天,我一共有三場:九年級導師班、國一國文以及小學國文。

出發前,我爸給了我一個錦囊妙計:多讚美,沒有家長想聽妳說他家孩子壞話。

因此,我一進教室就先跟每位家長打招呼,大力讚賞他們的孩子有多讚,說出前晚準備好的各種正面形容詞:活潑大方(頑皮吵鬧)、批判性思考(挑戰權威)、守秩序(沉默寡言)、家教很好(乖寶寶)、氣質非凡(害羞內向)、未來領袖(講話大聲)、潛力無窮(學習成長中)等,最後一定加一句「爸爸/媽媽教得真好」。

這個策略非常成功!

印象最深刻的是,當我走進小學中文課的教室時,就被閃閃發亮的媽媽們簇擁。

一開門,一群媽媽就驚聲尖叫,熱情地衝上前,圍著我轉,仿若我是某種外星生物。

「哇,老師真的很年輕耶!」

「Andrew有特別提醒我一定要來看中文老師喔!」

「Mike現在回家都跟我講『退避三舍』的典故耶!」

「我們家兒子跟我說,他超喜歡中文老師的!」

「他還跟我說,老師很年輕很漂亮,媽媽妳一定要去看中文老師喔!」

我受寵若驚。

趕緊鎮定下來,認識媽媽們,每聽到一個孩子的名字,立馬說出孩子的特質以及五種以上的優點,而我的瘋狂「發讚」,讓媽媽們聽得花枝亂顫,滿意得不得了。

當我說明完課程、準備收拾筆電離開教室時,一位遲到的霸氣媽媽突然把我攔住——據傳,她是連鎖補習班老闆。她先質問我的學經歷、教育我如何教小學生、如何批改他兒子作業,最後還指示我不該用Google Classroom,應該要用紙本聯絡簿,這樣他才知道我的進度上到哪裡。

我被這突如其來的氣勢震懾住了......由於我的時間已到,下堂課老師已到教室來,我帶著筆電離開教室,霸氣媽媽窮追不捨,到教室外仍質詢我。

初來乍到的我,不知所措。

最後,氣餒地走回辦公室。

是我教不好嗎?還是我資歷不足?內心既慌亂又自責。

回辦公室一小時後,一群笑容滿面、穿著異國服裝的外國媽媽們(韓國、馬來西亞、越南),嘻嘻哈哈地來到我的辦公室外。我嚇了一跳,見我一臉詫異,媽媽們笑嘻嘻地說:「老師,妳不要緊張,我們不是來找妳麻煩的!」

「我們剛剛看到老師妳本來很有活力的進來教室,卻有點挫折地離開,都很擔心。」韓國媽媽說。我剛剛走出教室時,臉色有那麼難看嗎?

「我們想跟老師說,我們覺得妳教得很棒,都很喜歡妳喔!」馬來西亞媽媽對我微笑。

「妳第一年來,可能會遇到某些家長態度比較強硬,但不要因為這位家長的話而影響妳的心情喔!」越南媽媽望著我。

「我們的小孩都很喜歡妳,我們希望妳不要喪失教學熱忱!」韓國媽媽真誠地告訴我。

天哪,真是太感動了!

怎麼有這麼可愛的一群家長,還特地跑來辦公室鼓勵我?

最後,三位貴婦媽媽握著我的手,說要一起比手勢喊「加油加油加油」!真是超級可愛的。

其實我回辦公室跟其他老師抱怨一番、互相取暖,早就沒事啦。本以為她們是想來談孩子的狀況,原來她們是特別來鼓勵我的!

在此之前,我總聽到許多「恐龍家長」的傳聞,對於家長我戰戰兢兢,然而從這天起,我明白,還是有很多溫暖的家長的

我會永遠記得這幾位美麗又鼓舞人心的媽媽給我的祝福,他們真是人美、心也美。




2023.09

四年前教的那群五年級孩子,如今已是我八年級導師班的孩子了。

當年如同爆米花般,活力十足、笑容滿面、蹦蹦跳跳的小學生,如今已成一碗半生不熟的米飯:一群心思敏感、眉頭深鎖、沉默寡言的少男、少女。

就連爸爸媽媽也跟著變沉靜了。

眼前坐著的是同一群家長,卻寂靜到不行。

當年的熱切,如今全化為對青春期少年少女的擔憂。

然而韓國家長仍是客氣有禮的,見面便鞠躬,我們互相向彼此致意了幾回合。是小朴的爸爸——儘管是初次見面,但我在爸爸臉上看見孩子的樣子,同樣的方臉、單眼皮和和煦的笑容,還有同樣的溫文儒雅、敦厚有禮。小朴的媽媽依舊笑容可掬,溫柔中帶有堅定,心繫著家庭。

馬來西亞媽媽仍是溫暖的,語速緩慢而有禮,她最擔心的是孩子樂樂的社交,在班上有沒有交朋友、下課時都在做什麼、是否獨來獨往等。回想起五年級的樂樂,總是坐在教室一角拿著圖畫本,享受著一個人的塗鴉時光,媽媽從不擔心;而今八年級,樂樂依舊獨立,但積極正向又溫暖的他總吸引一群內向夥伴,圍繞他身旁,而且他也更大方,願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。

至於越南家庭則沒現身,半年前因爸爸轉調德國,帥肯尼就轉學了。雙語部的孩子,總有些來來去去。

我很感謝當年給予溫暖和鼓勵的家長們,因為他們給予我力量,讓我在教學上更有信心和動力,因此三年前我便告訴自己,等這群孩子們到了中學階段,我要申請擔任他們的導師,在他們的青春風暴期,陪伴他們長大。



我想,這就是待在完全中小學的好處吧!

我會從孩子的小學,一路看到他們從高中畢業。從稚嫩的臉龐,到青春風暴的鬱鬱少年,再到成熟獨立的青少年;而他們也將看到老師我的青澀化為滄桑——噢不,是看到我從一位菜鳥,蛻變為幹練的老師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錄取中學教甄/ 征戰考場篇 PART3. 三折頁 自傳

真心話篇/ 要不要讀政大? 校系優劣勢比較

真心話篇/ 想申請政大教育系嗎? 關於政大教育系種種